首页新闻中心南通翻译公司英语、法语“一哥”争夺史:谁才是真正的欧洲通用语?

南通翻译公司

英语、法语“一哥”争夺史:谁才是真正的欧洲通用语?


18世纪的英国人对法语和法国文化抱有一种相当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非常羡慕法国丰富且充满活力的文化,其开放的思想、浪漫的情怀、高雅绅士的生活都是英国人向往和梦寐以求的;另一方面,他们又因曾遭受到法国人的入侵而对法国带有一种仇恨的心理。

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大火表示无比痛心,他称“法国的历史在燃烧”,并不断强调要让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恢复往日辉煌。

这让人想起2017年底,他在布基纳法索向当地学生演讲时,表达了对法国历史的自豪:“法国人的光辉,以及法国人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属于法国的。”他要让法语成为“非洲的第一语言”,“或许是世界第一语言”。他在演讲时候还不忘带节奏:“死守着一种语言,拒不使用法语,只知道跟随英语的潮流,非洲这种做法根本不是望向未来。”

的确,英语在当今世界上仍具有强大的优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约有3亿,占人类世界的1/11,如果在地理领域之外加上文化领域,有7亿人能程度不同地听、说英语,这些人分布的地域占全球面积的1/4。如今,英语是联合国和几乎所有国际机构的通用语言之一,也是将近40个独立国家和好几个自治地区的官方语言。全世界50%以上的科技书刊、译著和广播节目都使用英语。


法语是29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其他多个地区的官方语言。除去法语发源地法国和法语流行的边缘地区(尤其是比利时和瑞士),大部分说法语的人口分布于前法国殖民地和比利时的自由邦(今刚果民主共和国)

其实,法语在历史上确实辉煌过,法语曾被认为是最优雅的语言,是某种身份的象征。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1500—1558)曾经说过:“他对上帝讲西班牙语、对绅士讲法语、对女士讲意大利语、对马讲德语。”1919年《凡尔赛和约》是世界上第一份用英语书写的国际条约,终结了法语作为唯一的国际性官方语言的地位。之后,英语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英语和法语为争夺“一哥”的地位明争暗斗,但是这两种语言同属印欧语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堪称世上长相最相似的语言。英语中有大量的法语词汇,随着英语普及全球,法语也开始出现英语化的现象。



英语词汇来源统计表

欧洲贵族的通用语言

在欧洲国家的贵族沙龙中,在科学院中,乃至在宫廷里,人们皆以讲法语为荣。更有甚者,当时不仅不少法国启蒙思想家被欧洲各国的所谓“开明君主”接二连三地请入宫廷,待若上宾,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王公显贵、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

法语的简洁明快、结构严整也受到普遍的赞扬,许多欧洲作家都以法语写作。学习法语也成为一种潮流,许多词典和类似于语法指南的书籍不仅成为法国本土贵族和小资们炫耀的珍宝,同样也是欧洲其他国家上层社会搜觅的对象。

瑞典古斯塔夫三世(左)和他的两个兄弟。古斯塔夫三世是一个在法语环境中成长起来,精通法国语言文化的君主。他只读法语书籍,除法语外,不讲其他任何语言,是伏尔泰和拉辛的崇拜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瑞典,古斯塔夫三世(Gustavus III,1746—1792)是一个在法语环境中成长起来、精通法国语言文化的君主。他只读法语书籍,除法语外,不讲其他任何语言。他是伏尔泰和拉辛的崇拜者。在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向往法国的文化并曾试图到路易十四的宫廷效力,因故未能如愿。

腓特烈大帝(FrederickⅡ,1712—1786)对法语特别痴迷,他在宫廷、军队以及行政机构内都聘请了很多法国人。他只看用法语演出的剧目,并自己学习用法语吟诗作词。1743年,他创办普鲁士科学和文学学士院,该院的第一任院长莫倍杜依就是法国人。学士院的章程规定,这里不得用拉丁语,只能用法语。

国王说:“使用这种语言(法语),你们就可以免得学习其他各种语言,把学习其他语言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你们的专业,这样做有利于事业。你们的思想就可以以同一形式传播,真理就可以通过同一途径传送给众人。”1782年,在腓特烈大帝的赞助下,柏林科学院举行了法语征文竞赛,题目是“法语如何成为通用的语言”?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伏尔泰和狄德罗的铁杆“粉丝”。登基9天之后,叶卡捷琳娜得知百科全书后数卷在法国禁止出版,便诚邀狄德罗前往圣彼得堡继续印刷他的著作,但被拒绝。之后,她了解到狄德罗生活困窘,不得不变卖藏书以维持生计。

女皇迅速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并给出了更高的价格,还高薪聘请狄德罗作为她的“图书管理员”。19世纪中叶,俄国大多数贵族和文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在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里,其中大量对话以及开场出于真实感的需要,都大量使用法语,而不是俄语。

延续了17世纪的威望,法语作为欧洲外交语言的地位最终在18世纪得以确立和巩固。在1678以前,欧洲几乎所有的和约均用拉丁语。因为拉丁语有自己的词典和较为成熟的语法规则,可以保证在100年后用拉丁语签署的条约其意思不会改变。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宣告结束,尽管法国人输掉了这场战争,但是《拉施塔特和约》完全是用法语撰文的。法国全权代表C.维拉尔公爵只讲法语,他的谈判对手E.萨瓦应其要求同意使用法语谈判并签署和约。

从18世纪中叶开始,法语迎来了在欧洲外交界的最辉煌时期。欧洲各国基本上都用法语代替拉丁语作为外交语言,欧洲几乎所有的国际条约、文档都以法语书写,在国际会议中各国外交官也把法语作为口头谈判的首要语言。

罗马教廷大使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信函使用法语书写,这个事件在当时意义重大,它清楚地表明拉丁语已彻底让位于法语。荷兰外交部给英国、西班牙和撒丁等国国王的信也是用法语写的,英国给俄国政府的外交文件也是用法语写成的。

此规定一直沿用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为止。当时参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都不懂法语,因此他们都坚持条约要用英文和法文两种文字来书写,法国代表团团长克里孟梭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美国和英国代表在此基础又提出会议发出的所有文件都要有英文和法文文本,且二者同时有效。

英语的接力崛起

从18世纪中晚期开始,随着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法语开始走下坡路。尽管如此,法语在欧洲仍享有很高的声誉,仍然是欧洲大陆的外交用语,其优势一直保持到20世纪初。

19世纪末期,法国中小学的课本中还骄傲地写着:“在欧洲,法语的地位超过其他语言,因为它是外交语言,欧洲各国的知识阶层都使用它。”法语还是意大利、中欧、俄国以及巴尔干诸国上层阶级的第二语言;在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中学里,法语是必修课程。

18世纪的英国人对法语和法国文化抱有一种相当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非常羡慕法国丰富且充满活力的文化,其开放的思想、浪漫的情怀、高雅绅士的生活都是英国人向往和梦寐以求的;另一方面,他们又因曾遭受到法国人的入侵而对法国带有一种仇恨的心理。

虽然法语被视为18世纪欧洲的语言,但是英国人却不承认法语的优势地位。尽管如此,在语言和文化方面,英国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仍然受到法国的较大影响,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去法国求学。从1741年起,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便开设法语课程。法国的文学作品和卢梭的著作深受英国读者欢迎。有些英国作家对法语异常迷恋,如沃波尔、吉蓬等,不仅用法语通信,而且用法语写作。

从17世纪起,英国逐渐战胜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最早的殖民强国,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士兵、传教士、商人、移民和官员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他们把英语传播到了这些大英帝国的属地。

在北美和大洋洲,英国的殖民者要占据那里的土地建立新的英国,所以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土著,霸占他们的土地。随着当地居民人口的削减和居住地的消失,英语自然成了新开发土地上流行的语言。

在亚洲和非洲,英国殖民者需要当地的劳动力,他们的主要兴趣不是在处女地上建立新的英国人的家园而是汲取财富,所以他们不是把当地居民驱赶走,而是雇佣他们在农场和矿场劳动。英语是他们和劳工交际的工具,是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交谈的语言。

在这些亚非的殖民地里,经过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英语并没有取代当地语言,但是英国人的统治培养了当地说英语的精英阶级,他们在非殖民化以后还继续使用英语,或者把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语言。

瑞典古斯塔夫三世(左)和他的两个兄弟。古斯塔夫三世是一个在法语环境中成长起来,精通法国语言文化的君主。他只读法语书籍,除法语外,不讲其他任何语言,是伏尔泰和拉辛的崇拜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瑞典,古斯塔夫三世(Gustavus III,1746—1792)是一个在法语环境中成长起来、精通法国语言文化的君主。他只读法语书籍,除法语外,不讲其他任何语言。他是伏尔泰和拉辛的崇拜者。在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向往法国的文化并曾试图到路易十四的宫廷效力,因故未能如愿。

腓特烈大帝(FrederickⅡ,1712—1786)对法语特别痴迷,他在宫廷、军队以及行政机构内都聘请了很多法国人。他只看用法语演出的剧目,并自己学习用法语吟诗作词。1743年,他创办普鲁士科学和文学学士院,该院的第一任院长莫倍杜依就是法国人。学士院的章程规定,这里不得用拉丁语,只能用法语。

国王说:“使用这种语言(法语),你们就可以免得学习其他各种语言,把学习其他语言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你们的专业,这样做有利于事业。你们的思想就可以以同一形式传播,真理就可以通过同一途径传送给众人。”1782年,在腓特烈大帝的赞助下,柏林科学院举行了法语征文竞赛,题目是“法语如何成为通用的语言”?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伏尔泰和狄德罗的铁杆“粉丝”。登基9天之后,叶卡捷琳娜得知百科全书后数卷在法国禁止出版,便诚邀狄德罗前往圣彼得堡继续印刷他的著作,但被拒绝。之后,她了解到狄德罗生活困窘,不得不变卖藏书以维持生计。

女皇迅速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并给出了更高的价格,还高薪聘请狄德罗作为她的“图书管理员”。19世纪中叶,俄国大多数贵族和文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在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里,其中大量对话以及开场出于真实感的需要,都大量使用法语,而不是俄语。

延续了17世纪的威望,法语作为欧洲外交语言的地位最终在18世纪得以确立和巩固。在1678以前,欧洲几乎所有的和约均用拉丁语。因为拉丁语有自己的词典和较为成熟的语法规则,可以保证在100年后用拉丁语签署的条约其意思不会改变。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宣告结束,尽管法国人输掉了这场战争,但是《拉施塔特和约》完全是用法语撰文的。法国全权代表C.维拉尔公爵只讲法语,他的谈判对手E.萨瓦应其要求同意使用法语谈判并签署和约。

从18世纪中叶开始,法语迎来了在欧洲外交界的最辉煌时期。欧洲各国基本上都用法语代替拉丁语作为外交语言,欧洲几乎所有的国际条约、文档都以法语书写,在国际会议中各国外交官也把法语作为口头谈判的首要语言。

罗马教廷大使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信函使用法语书写,这个事件在当时意义重大,它清楚地表明拉丁语已彻底让位于法语。荷兰外交部给英国、西班牙和撒丁等国国王的信也是用法语写的,英国给俄国政府的外交文件也是用法语写成的。

此规定一直沿用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为止。当时参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都不懂法语,因此他们都坚持条约要用英文和法文两种文字来书写,法国代表团团长克里孟梭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美国和英国代表在此基础又提出会议发出的所有文件都要有英文和法文文本,且二者同时有效。

英语的接力崛起

从18世纪中晚期开始,随着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法语开始走下坡路。尽管如此,法语在欧洲仍享有很高的声誉,仍然是欧洲大陆的外交用语,其优势一直保持到20世纪初。

19世纪末期,法国中小学的课本中还骄傲地写着:“在欧洲,法语的地位超过其他语言,因为它是外交语言,欧洲各国的知识阶层都使用它。”法语还是意大利、中欧、俄国以及巴尔干诸国上层阶级的第二语言;在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中学里,法语是必修课程。

18世纪的英国人对法语和法国文化抱有一种相当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非常羡慕法国丰富且充满活力的文化,其开放的思想、浪漫的情怀、高雅绅士的生活都是英国人向往和梦寐以求的;另一方面,他们又因曾遭受到法国人的入侵而对法国带有一种仇恨的心理。

虽然法语被视为18世纪欧洲的语言,但是英国人却不承认法语的优势地位。尽管如此,在语言和文化方面,英国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仍然受到法国的较大影响,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去法国求学。从1741年起,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便开设法语课程。法国的文学作品和卢梭的著作深受英国读者欢迎。有些英国作家对法语异常迷恋,如沃波尔、吉蓬等,不仅用法语通信,而且用法语写作。

从17世纪起,英国逐渐战胜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最早的殖民强国,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士兵、传教士、商人、移民和官员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他们把英语传播到了这些大英帝国的属地。

在北美和大洋洲,英国的殖民者要占据那里的土地建立新的英国,所以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土著,霸占他们的土地。随着当地居民人口的削减和居住地的消失,英语自然成了新开发土地上流行的语言。

在亚洲和非洲,英国殖民者需要当地的劳动力,他们的主要兴趣不是在处女地上建立新的英国人的家园而是汲取财富,所以他们不是把当地居民驱赶走,而是雇佣他们在农场和矿场劳动。英语是他们和劳工交际的工具,是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交谈的语言。

在这些亚非的殖民地里,经过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英语并没有取代当地语言,但是英国人的统治培养了当地说英语的精英阶级,他们在非殖民化以后还继续使用英语,或者把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语言。

2018年1月3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突尼斯时正在出席“法语推广计划”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语言的兴衰,历来折射着民族与国家的兴衰。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专家亨廷顿曾说:“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利的分配……权利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所以,法语要想夺回世界“第一语言”的席位,最重要的还是看其综合国力能不能与之相匹配。




【发布时间】2021-05-11 【信息来源】管理员 【浏览点击】21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