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张家港翻译公司儿子自杀,妻子得老年痴呆,翻译家杨宪益是如何应对人生打击的

张家港翻译公司

儿子自杀,妻子得老年痴呆,翻译家杨宪益是如何应对人生打击的


“鲜花搬进屋子里是让我来养的,女人娶进家门是让我来爱的。”

说这话的,是已经80多岁的杨宪益先生。

杨宪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他在我国的翻译界是德高望重的泰斗。正是他的翻译,让中国古典文化得以早早走向了世界。

(少年时期的杨宪益)

1915年,杨宪益出生于天津的世宦大家,他的曾祖父曾过做漕运总督。由于是书香门第,杨家兄弟皆在读书上苦下功夫。在光绪年间,还曾出过“五子登科”(3进士2举人)的传奇。杨宪益的父亲杨毓璋,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且在民国时期任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出生在权势显赫的大家族中,又是长房长子的杨宪益,自然从小就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在杨宪益5岁的时候,父亲杨毓璋因病去世,偌大的家族也开始走向衰败,而杨宪益的生活,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好在对于大家族来说,就算家业败落,比起普通人家来,日子也还是富足的。由于杨家很重视子弟的学习,尽管家族开始凋敝,但家里设了多年的私塾,依旧保留着,以供族中子弟读书学习所用。而杨宪益从小就在私塾中苦读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因此他在国学和史学上的功夫异常深厚。

1934年,19岁的杨宪益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他在那里主要研究古罗马希腊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等。

杨宪益在留学期间,由于才华横溢,人品也很忠厚,因此在学校里有着很好的口碑。甚至还被中国留学生,推选为牛津大学中国学会主席。

优秀的男人从来不缺乏女子的爱慕,杨宪益在异国他乡就遇到了一个叫戴乃迭的姑娘。

戴乃迭出身于英国传教士家庭,她的父母早年在中国传教,而她也是在中国北京的胡同里出生的。直到7岁的时候,由于到了上学的年纪,她才被父母带回了英国。尽管离开的时候她还年幼,不过她对中国的感情却深埋于心。

在牛津大学读书后,戴乃迭便主动做起了中国学会的秘书,也正是这层关系,让她认识了杨宪益。杨宪益平时喜欢邀朋引伴作诗写赋,同时他对字画也有很深的兴趣。他为人风趣有礼,知识渊博,这无不让戴乃迭为之倾慕,并且也激发了戴乃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为此,戴乃迭还特意改修中国文学,成为牛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英国人。

(青年时期的杨宪益与戴乃迭)

其实,在那个年代,由于中国不够强大,再加上国外又丑化中国,因此中国留学生颇受歧视。这种情况,在老舍先生的小说《二马》中,就有淋漓尽致的描写。所以,戴乃迭在拒绝诸多追求者后,与杨宪益谈起了恋爱,这在学校里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过,最反对这场异国恋的还是戴乃迭的母亲。

戴乃迭的母亲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杨宪益学有所成,准备归国的时候了。而戴乃迭也决定追随杨宪益回到中国。于是她把一切都告诉了母亲,希望能得到母亲的支持和祝福。

但戴乃迭的母亲非常生气,坚决反对这段异国恋情。

她早年随丈夫去过中国,中国给她留下的印象,除了贫穷就是疫病。再加上中国积贫积弱,又处于硝烟四起的战火中,怎么能把如花似玉的姑娘送到那里去呢!所以,戴乃迭的母亲千方百计地阻挠。可是不管她好说歹说,戴乃迭都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追随杨宪益而去。

气极的母亲一怒之下诅咒道:“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肯定会后悔的。要是你有了孩子,他会自杀的。”

带着母亲的诅咒,戴乃迭还是义无反顾地和杨宪益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国。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到了杨家却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原来,杨家看杨宪益居然带了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女人回来,都十分惊慌,他们听说中国人和外国女人生出来的孩子会非常可怕,所以都极力反对杨宪益迎娶戴乃迭。杨宪益的母亲更是直接表态,她绝不允许戴乃迭进杨家的大门。

尽管阻挠重重,杨宪益却是个有情有担当的人,他先带着戴乃迭到重庆大学任教。由于战乱,后来又改到贵州贵阳师范学院担任英语系主任。

(杨宪益与戴乃迭)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吃了很多苦。杨宪益深知戴乃迭不仅要融入到新的生活中来,还要在担惊受怕中过着艰苦生活,这实在是让他深感歉意。可是戴乃迭却笑着说:“我爱你,才来到中国,我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来的。”

为了和杨宪益在书法和古典文学上有更多话题,戴乃迭积极学习中学,还练就了一手正楷小字,甚至还能写文言文小故事。

这一切都让杨宪益感动不已。他起初是看上了戴乃迭的美貌,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他发现戴乃迭性格上的优点非常多,丝毫没有中国富家小姐身上那些不良的习气。这份欣赏,让他对戴乃迭的感情愈发深厚。

最终于1941年,杨宪益与戴乃迭举行了婚礼。而经过了这么些年,他的母亲及亲友也都来参加了他的婚礼,并送上了祝福。

杨宪益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他始终没有刻意去教戴乃迭说中国话,而是坚持用英语和戴乃迭交流。

1943年,在友人的介绍下,杨宪益与戴乃迭在梁实秋主持的国立编译馆开始了翻译工作。

那时候,像鲁迅、杨绛等人都把外国文学翻译成中文本,供中国读者能阅读到更多外国文学。但还没有人能把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来认识中国。于是,梁实秋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

(杨宪益和戴乃迭)

此后,杨宪益和戴乃迭便成了一对翻译事业上的好搭档,两人先后翻译了《离骚》《史记》等。由于翻译馆的收入较高,两人的生活才日趋安定了下来,并且还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家庭十分和美。

1949年,中国解放后,杨宪益与戴乃迭被安排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翻译了《唐宋诗歌文选》《长生殿》《资治通鉴》等,将不少中国古典文学成功翻译后推向了世界。而他们的努力,也终于建立起了中国文学与世界交流的窗口。

不过,人生终究苦难多。由于戴乃迭是英国人,在一段时间里,她被人误认为“英国特务”。一时之间,同事和朋友为了避嫌,纷纷疏远她。倒是杨宪益始终对她关爱有加,才让她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

文革时期,杨宪益和戴乃迭先后被关进了监狱。两人虽然关在同一监狱,可是根本没机会见面。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十分坚强地度过了那段最难捱的日子。但等他们终于恢复自由后,却得知他们的儿子由于精神分裂而病发,自焚而死。这个沉重的打击,让夫妻二人十分悲痛。特别是戴乃迭的健康,也因此每况愈下。

戴乃迭想到昔日母亲的诅咒,她泪流不止,但她依然不后悔嫁给了杨宪益,她自我安慰地说:“这一切也许是上帝在妒忌我们的爱情太美好了。”

积郁成疾的戴乃迭,在晚年的时候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杨宪益干脆放下一切工作陪在妻子身边,他像照顾一个小孩儿一样,温柔地照顾着戴乃迭。他说:“鲜花搬进屋子里是让我来养的,女人娶进家门是让我来爱的。”听着这话,已经不记得一切的戴乃迭,脸上竟浮现出了幸福的笑容。

1999年,80岁的戴乃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此后,尽管一再有人请杨宪益参加活动,但杨宪益都婉言拒绝了,他说:“她不在,我不出现。”在孤独中生活了10年后,95岁的杨宪益也溘然长逝。

推荐阅读:翻译研究跨学科趋势明显



【发布时间】2021-06-21 【信息来源】管理员 【浏览点击】11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