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常熟翻译公司他翻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次让中国读者原汁原味地领略了“奥涅金诗节”之美

常熟翻译公司

他翻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次让中国读者原汁原味地领略了“奥涅金诗节”之美


著名翻译家王智量于2023年1月2日18时47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辞世,享年94岁。

王智量,笔名智量,著名翻译家、学者。1928年6月出生于陕西汉中,江苏省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留校任教,1954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78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93年退休。历任上海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英、俄语翻译,旁涉法、德、日文。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诗体译本译者。主要译著有《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安娜·卡列尼娜》《黑暗的心》《我们共同的朋友》《前夜》《贵族之家》《屠格涅夫散文诗》等30余部;主要论著有《论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等;主编有《俄国文学与中国》《外国文学史纲》《比较文学三百篇》等;创作有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2013年出版《智量文集》14种,分为翻译编、创作编、文论编和教学编。2019年荣获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作为“中国尝试再现‘奥涅金诗节’的第一人”,王智量第一次让中国读者原汁原味地领略了“奥涅金诗节”的韵脚、韵味和节奏。在《叶甫盖尼·奥涅金》诸多译本中,王智量的译本始终被誉为“标志性的译作”。

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普希金选集第五卷:叶甫盖尼·奥涅金》

即将出版的由上海市文联主持编纂的“海上谈艺录”系列丛书之《生命沉浮译华章·王智量》中,作者陆风与王智量有过一个访谈。陆风是王智量的学生,从1986年跟随王智量攻读研究生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导师的家他去过无数次,在陆风看来,导师的家有一种始终如一的亲切——“导师对物质生活没有很高的要求,几乎完全沉浸在他对精神的快乐追求中”。以下摘选了部分访谈内容,以为缅怀。

Q:您成为一个大翻译家,学习了多国语言,又得了好多奖,跟您从小的家庭影响有关吗?

王智量:当然有。我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著名的书法家,做过县长,父亲是大学毕业,在大学里读的是经济学,母亲是上海圣玛丽亚女校首届毕业生。我小时候母亲就教我英语。母亲给我的影响最大。她教我做人要凭良心,不讲良心就不配做人,这些话我到今天还记得。

Q:您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翻译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谈谈您翻译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您是如何克服的?

王智量:我刚开始接触这部书的时候,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书中有许多地方都看不懂,那时也没有俄语词典,我就直接问老师,包括刘泽荣先生、曹靖华先生、余振先生。书中有许多文化方面的典故也很难懂,幸好后来北大来了一批俄国专家,我就向他们请教。此外,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英译本和他为《奥涅金》所作的详尽的注释给了我在理解原作方面很多帮助。在着手翻译的时候,困难就更大了。这部书全书共有四百多个十四行诗节,每一个诗节都以同样的押韵方式出现,即 ABAB、CCDD、EFFE、GG,这种十四行诗的押韵方式,被称为“奥涅金诗节”,是普希金根据意大利十四行诗改造而来的,是他的独创。翻译这部书,要一二个诗节,或三四个诗节做到跟原作一样问题不大,而全书四百多个诗节都用同样的押韵方式来译,困难就非常非常大了,所以我翻译了几十年。其中余振先生在对译文的修改、原文的理解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终生难忘。

王智量翻译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手稿

Q:国内有多个《奥涅金》译本,您认为您的译本与其他译本有什么大的区别? 或者说,您的译本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王智量:奥涅金诗节,我的译本通篇用奥涅金诗节来翻译,努力追求原作风貌,这是我的最大特色。但我的译本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也没有办法了,我只能做到这样了,就像接力赛跑,我这一棒完成了,有待下一棒继续跑下去,跑得更出色。

王智量给自己“找碴”

Q:关于诗歌翻译,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您在翻译诗歌时最大的追求是什么?

王智量:最大的困难是神形兼顾,我主张要神形兼似。我一向恪守原作的诗节、行数、节奏、韵脚和形象,在不违背汉语表达规律的条件下,甚至词的顺序也尽可能依照原作。我说过诗歌译者要画地为牢的话,有的朋友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个比喻,一切比喻都是跛脚的。我的意思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字句到格调,从语气到神韵都尽可能传达原作。原作的神和形一同为译者划下一个不可逾越的范围,你只能在这个圈子里发挥你的本领和主观能动性。

Q:您是怎样看待苦难与人生、苦难与成功的?

王智量:这个问题很大,我一下子回答不出来。我们古代有句话叫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了苦难,人生就变得丰满,人的奋斗就有了动力。没有苦难,一切都是顺顺利利的,没有了苦难的对比,成功的喜悦就没那么甜蜜。当然,如果没有了苦难,也许获得成功的希望更大一些,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少得多。我现在,也很难说有多大的成功,只是付出了努力,多少有些收获罢了。

Q:您2019年获得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怎么不算成功呢?

王智量:这个奖,只是一个荣誉罢了,它说明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给我一个鼓励罢了。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成功。但我当初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文学的交流,文学的传播,文学的繁荣。

先生驾鹤,幽思长存。

王智量老师,一路走好!

推荐阅读: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篇“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04 【信息来源】管理员 【浏览点击】4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