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至今,高校的英语教学(包括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一直倍受重视,而其在实施过程中已形成一种约定的递进模式,即:听、说、读、写、译(这个“译”好像是后来加上去的)。毫无疑问,这种“听说”领先,“读写”及“译”跟上的教学安排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是针对过去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星移斗转,三十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层次已大大提高,高校入学新生的普遍英语基础水平与国门初开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天,这“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模式或顺序安排似又成为一种传统,而这个传统要不要照例原封不动地继续下去,可能成为英语教学界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争论点。以笔者愚见,我们暂时可以不必去改动“听、说、读、写、译”这个教学递进顺序,但是对它们各自所含的分量或权重也许可以根据新的情况做出这样的调整:听、说、读、写、译
换言之,“翻译”作为高校英语学习与训练的一环虽仍被放在最后,却应成为最重要的一环,真正是last but not the least! 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要从事翻译(包括口译与笔译)工作,这“译”的质量或效果可能成为最终检验我们英语教学成败的试金石。同时,我们现在还面对这样一个新的现实情况,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以及中国文化、中国元素进一步走向世界,都急需大批合格的口笔译人才,我们的英语教学因而可能面临一次“翻译的转向”。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进一步重视翻译训练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但是我国众多的外语院系,囿于其现行体制,不能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翻译人才。这虽然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更没有理由完全超脱于这一变化了的情势。
客观形势的发展也已经向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要正视翻译训练的要求。众所周知,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国务院学位办于2007年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明确提出这个学位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
重视翻译,增加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权重,以适应国家的需要,适应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恐怕是新世纪我国英语教学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这就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对现行的英语(包括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包括英语教材的编写及教学法的研究)带来某些认识上与实践上的新变化。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教师与学生都将逐渐认识到“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两者有重要的区别。
推荐阅读:苏州翻译公司实力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5-01-20 【信息来源】管理员 【浏览点击】28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