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苏州翻译公司从思果先生的《译道探微》入手,拨开英语翻译的层层面纱
跟英语打交道的朋友绕不开的一个问题——翻译
多年以前我也做过一点翻译,无奈水平太低最终放弃了,免得害人。我非常佩服那些真正的翻译高手,但也不主张过分强调翻译的重要性,除非你的工作性质和翻译有关。无论对错,有几点个人看法需要表明:
翻译是遗憾的艺术,再好的翻译也无法做到完美;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要建立在对原文的深刻理解之上,需要译者具有过硬的文化、词汇和语法功底,尤其是语法功底,可以说如果一个人语法不好,是不可能做好翻译的;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教学任务中没有硬性翻译要求(比如考试有翻译题),理论上没有必要把翻译作为一个必选项,因为翻译毕竟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能腾出一点时间来做一定量的翻译实践,不但是对常规学习的有效补充,也能加深对输入输出语言及背后两种文化的理解,值得鼓励;
翻译没有定论,可以讨论对错,也可以评判优劣,但没有所谓“最权威”的标准;多学习前人经验,多收集典型例子,多总结规律,才可能让自己在谦虚务实的状态下进步。
我不专业,也没有时间系统梳理,所以还是和往常一样,把自己平时阅读过、收集到的例子分享给大家,有老有新,旨在抛砖引玉,为大家的自学提供一点参考思路。
今天,我们先从思果先生的《译道探微》里的几个例子开始
我特别喜欢第一章的标题:“功夫在诗外”,而副标题是“论仅学翻译还不够”。这一章主要以理念阐述为主,核心观点就在标题中了。
第二章的标题是“假使原作者是中国人”,副标题是:“仅译成中文还不够”。这一章中的见解和例子就很有启发性,我摘一段给大家品读:
【很多译文虽然是用中国字写出来的,却不是中文…… 英汉字典里也时常出现不是中国式的中文。就如 rim 的意思是“边”,the rim of a bowl 一般人(连有的字典)都译为“碗边”,也不能算错。不过我们不说“碗边”,我们说“碗口”。
Absent from work 我们不说“工作时不在场”,我们说“缺勤”。Abundent growth of weeds 我们不说“长了大量野草”,我们说“野草滋生(或’蔓生’)”。Commercial dealings 不说“商业活动”,说“生意”……】
思果先生接着说:“不过人总是人,凡是在人情、人事范围之内的,大家总可以互通。” 然后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
to buy on credit —— 不是“凭信用买”,谁都知道是“赊”。His dog doesn’t attack. —— 不是“他的狗不攻击”,是“他的狗不咬人。”mental effort —— 我们不说“精神的努力”,我们说“费神”。
以上翻译也只代表思果先生的个人看法,相信大家能想到更好的翻译,如果你认为根本没必要计较翻译细节也没问题。
在“可恶的名词”一章中有几个例子,提到了一些老师平时在教学中喜欢向学生灌输的原则和理念
其中有一个例子:
【我们讨厌名词,说话的方法是陈述行动,描写情景,意思也可以传达。简单如 Hot weather disagrees with her 一句,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名词,所以译成:“热天气使她不舒服”(又是“使”!),我们不喜欢。我们不用名词,就说情形:“天热,她不舒服。”当然也可以说“她不喜欢热天。”】
另外,他还引了 Canninghame Graham 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
Culture to him, as to the Orientals, with whom he lived so much and sympathized so deeply, was an affair of the spirit and of mind not to be measured by material progress, or, even by the arts.
这一句的主语是抽象名词 culture,照现代受了翻译影响的中文写法,也可以译成:
【文化对他,和对东方人(他跟他们共同生活了很多年,也同情他们)一样,是一件和人的气概和心灵有关的事,不能用物质的发展甚至人文学来衡量。】
但是思果接着说:“无论如何,这种中文读起来总比较吃力,都怪抽象名词做主词不好。如果换人做主词,看看怎样?”
【他心中的所谓文化,和人的气概、心灵有关,不能用物质的发展,甚至人文学科来衡量。他跟东方人过往很久,也同情东方人:在东方人心目中,文化也是如此。】
在“看看到底是谁行”一章中,作者从一个好玩的例子开始(以 challenge 为关键词的一句话:I accept your challenge.
译成“我接受你的挑战”也许不够到位,还可以翻译成“我奉陪”或者“放马过来!”等),谈到了中文措辞的细节问题。我就不做分析了,把这几段话全文照搬如下:
【比方说,有人要我们把一家亏本公司的业务振兴起来,而目前商业萧条,许多公司都做不到生意。这可是个 great(或者 tremendous)challenge。“诺达的挑战” 我们一查英汉字典,这个字的解释里明明有一个“艰巨的任务”,正好拿来用一下。就怕译者不去查字典,查了也不用,因为现成有“挑战”。不过我们应该注意,中文的“艰巨”意思已经包括了“事务”在内了,不必再加“事务”两个字。用“艰巨”才是中文。
再举个极简单的例子。He is a member of the family. 不就是“他是那个家庭的一个成员”吗?是的,可是有哪个中国人说这句话的?也许不太费力我们就可以找到中国人有这个意思的说法。“他是这个人家的人。” 什么成员不成员,这全是垃圾!
As a teacher, he has shown dedication to the youth and a love of learning. 很容易译成(也是时下标准的译法):“作为一个教师,他已经显示出对青年的献身和对学问的热爱。” 你说中国人的话不是这么说的,好,你说该怎么译呢?
我们不说“作为”这个,“作为”那个。我们说“身为”,“身为教师”、“身为人父”等等。也不用说“一个”,难倒还有两个、三个吗?Dedication to 也不一定要译“献身”。说“矢志”也可以了。你也许嫌它太文。这里或者可以说“立志教育青年”。“对学问的热爱”改成“好学(不倦)”也可以了。这一句我们改成“大家看得出来,他身为人师(或者就说‘他做了老师’),立志教育青年,自己也好学不倦。”(说他”显示出“有语病;他并不会存心炫耀,自己显示什么:只是所行所为,在别人眼睛里有这个印象而已。所以 shown 不能照字而译。这是另一个问题,要另外谈。)】
在“译诗怎能像散文?”这个短章节中,作者讨论了译诗要不要照原文押韵这个争议问题
他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原诗如果押韵,译诗也该押韵,有什么困难再说——我相信没有爬不过来的山。我的理由是:如果原诗念起来音韵和谐动听,译诗怎么能像散文?正像原文华丽如锦,译文不能平铺直叙一样。】
接着,他谈到了 John Turner 翻译的中国诗词全押了韵,所以念起来好听,不输原文。Turner 译李清照《声声慢》, 用了头韵(alliterations)来传达原词的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Pine, peak, linger, languish, wander, wonder.
最后,他总结道——
【诗的一部分(几乎是主要部分)美妙在语言的声音,这种美妙换了另一种语言就没有了。不但译成外文如此,就连古诗译成本国的现代口语,也一样。大抵译诗原文音调的美要换成译入文的、译者另创的美,叫不懂原文的人也能体会到一点原文声音的妙处。这件工作万难,不过译者不能怕难。】
在“都怪字不好”一章中,作者举了几个非常有启发性的例子,提醒读者不要被英文“牵了鼻子走”
我们来欣赏一下:
【Credit to himself for…把……的功劳归于自己。也不错,也可以念,不过再一想,不就是我们说的“他自居…的功”吗?
Original painting,“原画”?我们没有这句话,我们说“真迹”。
To do something beyond one’s ability. “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一点也不错,不过这样说,吃力一些,我们好像说,“做太勉强了的事”。
Sow discord among the enemy. “在敌人中制造不和”也可以,不过不是中国说法。我们说起来没有这么吃力。“离间敌人”就够了。
Great crises often call for gifted leaders. 我们容易把它译成“大危机时常产生有才能的领袖”。不过我想稍微做过一点翻译工作的人多想一下会想到“时势造英雄”。
翻译有时候要当心看起来平常而有引人误解的字。last spring 不一定是“去年的”春天!这个词如果在本年夏季到冬季用,是指本年的春天。只有春季说,才是去年的。】
还是在“都怪字不好”一章中,作者谈到有些看起来很小的“字”给翻译带来的难度,以及涉及到增减和修改的问题
部分摘录如下:
【英文有很多及物动词,中文有时候没有相等的,想不出就用“使”字。His new car made him the envy of every boy in the neighborhood. 我们把她译成:“他的新车使他成为四邻之中每个男孩嫉羡的对象。”这像话吗?其实可以不理那个及物动词 made,就说:“他有了新车,成了四邻所有男孩嫉羡的对象。”中文不一定说出为什么,中国人就明白因果了。
Centuries 意思是“几百年”,“一千、二千……年”,妥当些译为“若干世纪”,虽然我们没有这个说法。要看上下文或者可以找出一点头绪。反过来,中文如果是“千百年来”,正不妨译为 centuries。英文里有些字真难译。brother 分不出是兄是弟,要看全文别处有没有说明。当然可以用“手足”,不过这个词不能用在口语里。同样,uncle, aunt 都难译,他们有时候也要加字,如 maternal uncle 舅父,paternal uncle 伯、叔。
英文常用字尤其害人不浅,要当大敌人对待,处处防它害人。如 accept 不一定全译为“接受”,虽然用“接受”有时候意思不一定错,不过中文里往往另外有字词。如 I accept your idea. 译成“我接受你的意见”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我们不这样说,任何中国人都知道用“赞成”。
不死照字译,自己加以解释,很重要也很危险。如果理解英文和运用中文的能力不够,这样译也会出大乱子。功力还是很重要的。】
推荐阅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神翻译简直笑死人
【发布时间】2019-12-11 【信息来源】管理员 【浏览点击】2134次